推文官
一个精彩的小说推文网站
百年穿途,归乡拓富路小说无弹窗阅读的网站推荐

百年穿途,归乡拓富路

作者:鹤言笙

字数:102635字

2025-08-06 10:16:00 连载

简介

百年穿途,归乡拓富路》是由作者“鹤言笙 ”创作编写的一本连载种田类型小说,姜砚禾是这本小说的主角,这本书已更新102635字。

百年穿途,归乡拓富路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处暑过后,一场透雨落下,姜家坳的稻田彻底换了模样。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秸秆,从黄绿渐变成金褐,风过时翻起千层浪,空气里飘着淡淡的稻香,甜丝丝的,像奶奶当年熬的米汤。

姜砚禾踩着露水走进田里,指尖划过饱满的稻粒,触感坚硬而光滑。她摘下一株稻穗,放在手心轻轻揉搓,金黄的米粒滚落出来,莹白透亮,带着自然的光泽。这是她用未来育种技术改良的品种,抗病性强、口感软糯,更重要的是,它扎根在这片故土的泥土里,带着独有的 “土气”。

“丫头,收割机明天就能到。” 三叔公扛着镰刀走过来,脸上的皱纹里都透着笑意,“张教授说要来参加开镰仪式,县电视台也会来拍,咱得准备准备。”

“不用太麻烦。” 姜砚禾笑着摇头,“让大家把镰刀磨亮,咱们先人工割几分地,让城里来的记者看看咱的稻子有多好。”

她心里清楚,这场开镰仪式不仅是收获的开始,更是 “青禾合作社” 打响名气的关键。观景台和树屋民宿已经完工,木质栈道蜿蜒在稻田之间,几座树屋藏在半山腰的密林里,屋顶覆盖着茅草,远远望去像童话里的蘑菇。张教授帮忙联系的几家旅行社,已经开始组织 “稻海星空” 体验团,就等开镰后正式迎客。

可就在开镰前一天,意外发生了。

清晨,姜砚禾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开门一看,是张寡妇,脸色惨白:“砚禾丫头,不好了!西边的稻田…… 稻田出事了!”

姜砚禾心里一沉,跟着张寡妇往西边跑。越靠近稻田,越能闻到一股奇怪的腥气。等跑到田埂边,她倒吸一口凉气 —— 连片的稻穗倒伏在地,像被人用脚碾过,稻粒散落得到处都是,水田里还漂着些死鱼,腥气正是从这里来的。

“这是咋回事?” 赶来的村民们看着眼前的景象,心疼得直跺脚。老李头气得浑身发抖,拐杖往地上一顿:“是哪个天杀的干的!”

姜砚禾蹲下身,检查倒伏的稻秆。茎秆断裂处很整齐,不像是风刮的,倒像是被重物碾压过。她又闻了闻水里的死鱼,眉头皱得更紧 —— 有农药的味道,而且是烈性除草剂。

“是刘老板!肯定是他干的!” 有人喊了起来,“昨天我看见他的皮卡停在村口!”

“找他去!”

“不能就这么算了!”

村民们群情激愤,攥着锄头就要往镇上冲。姜砚禾连忙拦住:“大家别冲动!我们没有证据,去了也没用。”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现在最重要的是止损,看看还能抢救多少稻子。”

她指挥大家把倒伏不严重的稻穗扶起来,用竹竿固定住;对已经断裂的,就赶紧收割下来,虽然产量会受影响,但还能当成糙米卖。哑巴叔没说话,默默地扛着相机在田里拍照,把受损的景象一一记录下来 —— 这是他从镇上借来的旧相机,本想用来拍开镰仪式,现在却派上了用场。

忙活了一上午,总算抢救出大半稻子。看着散落的稻粒和死鱼,姜砚禾心里又疼又怒。她知道刘老板会使绊子,却没想到他这么狠,竟然毁了村民们半年的心血。

“这可咋整?张教授和记者明天就来了……” 三叔公唉声叹气。

“照常举行。” 姜砚禾斩钉截铁地说,“受损的稻田我们留着,让大家看看,有人不想让我们好过。但更要让大家看看,剩下的稻子有多好!”

当天下午,姜砚禾去了趟镇派出所,把哑巴叔拍的照片和水样检测报告(她早有准备,定期检测水质)交了上去。警察说会调查,但看着他们敷衍的态度,姜砚禾知道,这事多半不了了之。

回到村里,她把受损的稻田围了起来,挂了块牌子:“生态农业的考验 —— 请见证我们的坚持”。然后召集村民们开会,说清楚明天的安排。

“不管发生啥,开镰仪式不能黄。” 她看着大家,眼神坚定,“咱们种出好稻子不容易,不能让坏人得逞。”

村民们看着她布满血丝的眼睛,又看看远处金灿灿的稻田,纷纷点头。张寡妇抹了把眼泪:“丫头说得对!咱不能怂!”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村民们就来到了田里。男人们磨亮了镰刀,女人们准备了红绸带(系在镰刀上讨吉利),孩子们穿着新衣服,蹦蹦跳跳地在田埂上跑。受损的稻田边围了些人,低声议论着,眼里却多了些同仇敌忾的坚定。

张教授和李科长来了,县电视台的记者也扛着摄像机来了。当看到受损的稻田时,张教授脸色沉了下来:“这是人为破坏?”

姜砚禾点点头,把检测报告递给他:“用了烈性除草剂,还碾压了稻穗。”

“太过分了!” 张教授气得发抖,“我这就给省农业厅打电话,必须严查!”

李科长也连忙表态:“县里会成立调查组,一定给村民们一个交代。”

开镰仪式按计划进行。老李头作为代表,割下第一把稻子,红绸带在金色的稻浪里格外鲜艳。记者们的摄像机对着饱满的稻穗拍个不停,当听到张教授说 “这是我省目前最好的有机稻种,亩产可达 1250 斤” 时,镜头更是对准了村民们的笑脸。

姜砚禾带着大家在观景台上接受采访。她没说太多委屈,只讲了村民们如何清理荒田,如何雨天插秧,如何用生态方法驱虫。“我们相信,土地不会辜负用心待它的人。” 她指着远处的稻田,声音清亮,“今天虽然有些小插曲,但丰收的大方向不会变。欢迎大家秋天来这里,体验农耕,品尝新米,看看我们姜家坳的星空。”

采访结束后,张教授拉着姜砚禾的手说:“丫头,别灰心。我已经联系了省报的记者,让他们好好报道这事,既能帮你们讨公道,也能让更多人知道你们的生态农业。”

送走客人时,夕阳正浓。金色的阳光洒在稻田里,把稻穗染得像熔金,受损的那片稻田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刺眼,却也像个倔强的印记,刻在这片土地上。

晚上,合作社召开了第一次分红预备会。虽然受了损失,但估算下来,今年的收入还是很可观。姜砚禾把账本摊开,一项项跟大家算:“这是卖稻谷的钱,这是旅行社的预订款,这是县里的补贴…… 扣除成本,每个人大概能分……”

她报出的数字让村民们欢呼起来。张寡妇捂着嘴,眼泪又掉了下来,这次却是喜极而泣;老李头把旱烟袋敲得震天响,嘴里念叨着 “好啊,好啊”;哑巴叔在画本上画了个大大的红包,旁边歪歪扭扭写着 “高兴” 两个字。

姜砚禾看着大家高兴的样子,心里的郁气散了不少。她知道,这点挫折不算什么。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有更多的困难,但只要大家心齐,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夜深了,她站在观景台上,望着满天繁星。稻田里的虫鸣比往常更响亮,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丰收歌唱。远处的镇上亮着零星的灯火,刘老板此刻或许正在某个角落生气,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这片土地,这些乡亲,还有即将到来的丰收,才是她最该珍惜的。

风吹过稻田,带来浓郁的稻香。姜砚禾深吸一口气,嘴角扬起微笑。

丰收,真的不远了。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