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官
一个精彩的小说推文网站

第2章

都市最强逆袭

第18章 青铜尊的新生与行业盛典的荣光

商代青铜尊的修复工作进入最后阶段时,江城已迈入深秋。修复中心的工作室里,暖气开得很足,骆昌逸戴着放大镜,正用细如发丝的竹刀,小心翼翼地清理尊底最后一处残留的有害锈。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青铜尊上的裂纹已用古法糯米浆与青铜粉混合的黏合剂修补完好,翠绿色的有害锈被彻底清除,露出了底下青黑色的原始铜胎,饕餮纹在柔和的灯光下重新显露出凌厉的线条。

“还差最后一步——封护。”周师傅拿着一小罐透明的封护剂走过来,这是他根据民国修复笔记改良的配方,用蜂蜡、松节油和天然树脂调配而成,既能隔绝空气防止再次生锈,又不会影响青铜尊的原始质感。“你小心点涂,均匀覆盖整个器身,尤其是修补过的裂纹处,要多涂两层。”

骆昌逸点点头,用羊毛刷蘸取少量封护剂,以顺时针方向缓缓涂抹。封护剂接触铜胎的瞬间,散发出淡淡的松脂香气,原本略显干涩的铜胎渐渐变得温润,仿佛千年的时光在这一刻被温柔唤醒。他一边涂,一边想起青峰山祭祀遗址出土时,青铜尊满身锈迹、裂纹遍布的模样,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这不仅是修复一件文物,更是在延续一段文明的记忆。

当天下午,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团队专程来到修复中心,对青铜尊的修复成果进行验收。当专家们看到修复后的青铜尊时,都忍不住发出惊叹。之前提出担忧的老专家,用手电筒仔细照射每一处修补痕迹,感慨道:“没想到古法修复能达到这么好的效果!裂纹衔接自然,没有丝毫突兀感,封护层也薄如蝉翼,完全保留了文物的原始风貌,这在国内青铜器修复领域,都算得上是标杆级的作品!”

李老教授更是激动地拍了拍骆昌逸的肩膀:“小骆,你不仅鉴定水平高,修复手艺也这么厉害!国家文物局已经决定,将这件青铜尊作为‘文物修复典范’,在明年的全国文物保护成果展上展出,到时候还会邀请你做修复经验分享。”

这个消息让骆昌逸既惊喜又忐忑——能在全国性的展会上分享经验,是对他专业能力的极大认可,但也意味着他要承担起更多传播文物保护知识的责任。“谢谢李教授,我一定会好好准备,把古法修复与现代技术结合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更多人。”

青铜尊修复成功的消息传开后,苏氏集团的知名度再次提升。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藏家,带着古董上门委托鉴定或修复,其中不乏一些濒临损坏的珍贵文物。骆昌逸干脆在公司成立了“文物修复工作室”,邀请周师傅担任技术顾问,还从国家文物局修复中心请来了两位专家,专门负责文物修复工作。

工作室成立的第一天,就接到了一个特殊的委托——一位来自西安的藏家,带来了一件唐代的唐三彩马,马身的釉面有多处剥落,四条马腿中有一条还存在断裂风险。藏家说,这件唐三彩马是他爷爷传下来的,之前找过很多修复师,都因为担心修复失败而不敢接手。

骆昌逸和周师傅一起研究了三天,制定了详细的修复方案:先用CT扫描确定马腿内部的裂痕分布,再用微晶石粉混合环氧树脂,小心翼翼地填补釉面剥落处,最后用矿物颜料调配出与原始釉色一致的色彩,进行补色处理。整个修复过程持续了半个月,当藏家看到修复后的唐三彩马——釉色饱满、体态完整,仿佛刚从唐代窑口中取出时,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场捐赠了二十万元,用于支持工作室的文物保护工作。

随着工作室的口碑越来越好,骆昌逸也收到了一个更重要的邀请——江南古董商会联合荣宝斋,将在江城举办“首届全国古董行业盛典”,邀请他担任盛典的“年度鉴定专家”评委,同时负责盛典现场的古董真伪鉴定环节。

“这次盛典可是全国古董界的大事,来了很多业内泰斗和顶级藏家。”赵山河在电话里说,“我们特意设置了‘公众鉴定区’,让普通市民也能带着家里的古董来鉴定,一方面是普及文物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展现咱们江城古董界的专业水平。你作为评委,还要在盛典上颁发‘年度诚信古董企业’奖项,责任重大啊。”

骆昌逸立刻开始准备——他整理了近一年来全国古董鉴定的典型案例,还制作了《常见古董仿品鉴别手册》,准备在盛典上免费发放。苏瑶则帮他协调工作室的工作,确保盛典期间不会耽误文物修复进度。

盛典举办的那天,江城国际会展中心人声鼎沸。展厅分为“古董珍品展”“文物修复成果展”“公众鉴定区”三个区域,其中“文物修复成果展”里,那件商代青铜尊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旁边还展示了修复前后的对比照片和修复工具,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观看。

骆昌逸穿着一身定制的中山装,在“公众鉴定区”为市民鉴定古董。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颤巍巍地拿出一个布包,里面是一个清代的青花盘,盘底有“大清雍正年制”的底款。老人说:“这是我老伴的嫁妆,她走之前说这是老东西,让我好好保管。我年纪大了,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今天特意来请您看看。”

骆昌逸接过青花盘,仔细观察釉面和纹饰——青花发色淡雅,是典型的雍正时期“仿宣德”风格,底款的字体结构严谨,胎质细腻洁白,确定是雍正时期的真品。“大爷,您这青花盘是真品,而且保存得很完好,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您要是想好好保管,可以给它做个锦盒,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老人听完,激动得握住骆昌逸的手:“太好了!太好了!我终于能给老伴一个交代了!”

这样温暖的场景,在“公众鉴定区”不断上演。骆昌逸从上午九点忙到下午两点,一共鉴定了近百件古董,其中有二十多件是真品,他不仅详细讲解了鉴定依据,还耐心指导市民如何正确保管古董,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下午三点,盛典的颁奖环节正式开始。当主持人念到“年度诚信古董企业”获奖名单时,苏氏集团的名字赫然在列。苏振邦走上领奖台,接过奖杯,激动地说:“苏氏集团能获此殊荣,离不开骆昌逸经理的专业付出,更离不开所有坚守诚信的员工。未来,我们会继续以‘守护文物、传承文化’为使命,为古董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随后,骆昌逸作为评委代表,上台发表讲话。他拿着那件商代青铜尊的修复照片,对台下的观众说:“古董不仅是价值连城的藏品,更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藏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我们作为古董从业者,不仅要具备专业的鉴定和修复能力,更要坚守诚信、敬畏历史,让每一件文物都能得到妥善保护,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他的话刚说完,现场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马明远、赵山河、李老教授等人都欣慰地看着他——这个曾经的快递员,如今已经成长为古董界的中坚力量,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守护”与“传承”的意义。

盛典结束后,骆昌逸在展厅里偶遇了一位特殊的观众——李老栓。老人拄着拐杖,正站在青铜尊的展柜前,看得入神。“李大爷,您怎么来了?”骆昌逸惊讶地问。

李老栓笑着说:“我听邻居说这里举办古董盛典,就想来看看。没想到啊,你小子现在这么有出息,还修复了这么珍贵的文物,真是给咱们江城人长脸!”他顿了顿,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布包,递给骆昌逸,“这是我家传的一块老怀表,虽然不值钱,但也是个念想。我今天来,是想请你帮我鉴定一下年代,顺便沾沾你的喜气。”

骆昌逸接过怀表,打开表盖——表盘上刻着“民国十年”的字样,表壳是黄铜材质,虽然有些磨损,但走时机构依然完好。“李大爷,这是民国十年的怀表,是真品。您好好保管,以后也是个有纪念意义的老物件。”

李老栓满意地点点头,看着骆昌逸,眼神里满是欣慰:“好小子,你没忘记初心,大爷为你高兴。以后不管走多远,都要记得,做人做事,跟鉴定古董一样,得实实在在,不能有半点虚假。”

骆昌逸重重地点头:“李大爷,我记住了。不管以后发展到什么程度,我都不会忘记自己是怎么走到今天的,也不会忘记守护文物、传承文化的初心。”

夕阳西下,会展中心的灯光渐渐亮起。骆昌逸站在展厅里,看着来来往往的观众,看着那些静静陈列的古董,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他知道,这场盛典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继续修复更多的文物,培养更多的古董鉴定和修复人才,推动古董行业的规范化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他想起自己刚认识苏振邦时,对方问他的梦想是什么。当时他说:“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古董鉴定师,守护好每一件珍贵的文物。”如今,他不仅实现了这个梦想,还肩负起了更多的责任。

骆昌逸走出会展中心,晚风拂过脸颊,带着深秋的凉意,却让他感到无比清醒。他抬头望向夜空,星星点点的灯光勾勒出江城的轮廓,仿佛无数双眼睛,见证着他的成长与蜕变。

他知道,自己的逆袭之路,还在继续。而这条路上,不仅有荣誉和掌声,更有责任和使命。但他无所畏惧,因为他知道,只要坚守初心,心怀敬畏,就一定能在古董鉴定与文物保护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书写出更多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