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官
一个精彩的小说推文网站

第2章

中央党校的清晨宁静而庄重。宁远站在宿舍窗前,望着校园里郁郁葱葱的树木,深吸一口气。开学三天,他已经完全被这里的学习氛围所吸引——高水平的授课、深入的讨论、来自全国各地优秀同学的经验分享…每一天都让他获益匪浅。

手机震动,是沈若初发来的早安信息:”今天有案例分析课吧?加油!”

宁远会心一笑,回复道:”嗯,讲基层治理创新,正好用上永林的经验。”

简单洗漱后,宁远前往教学楼。路上遇到几位同学,大家热情地打招呼。这批青干班学员共50人,来自各省市和中央部委,都是35岁以下的处级或副处级干部。宁远作为为数不多的县级干部,起初有些拘谨,但扎实的基层经验和清晰的思维很快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

案例分析课上,宁远分享了永林县处理鑫隆化工厂事件的经验。当他讲到如何平衡环保要求与经济发展、如何让群众参与监督时,授课老师——一位银发苍苍的老教授频频点头。

“宁远同学的案例很有代表性。”老教授点评道,”现在很多干部要么一味迎合群众,要么完全无视民意,缺乏这种平衡思维。大家要思考,如何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灵活解决问题。”

课间,几位同学围着宁远请教细节。正当他侃侃而谈时,手机突然响起。来电显示是永林县府办的小王。

“宁副县长,出事了!”小王的声音透着焦急,”林县长调整了领导班子分工,把您分管的农林水利和灾后重建都划给了赵副县长!”

宁远心头一震,快步走到走廊僻静处:”什么时候的事?”

“昨天下午的常委会上突然提出的,说您在外学习,工作不能耽误…”小王压低声音,”李书记也没反对,就这么定了。”

宁远握紧手机。林副县长这一手来得又快又狠,趁他不在,直接拿走了他最重要的分管领域。赵副县长是林为民的铁杆亲信,这一调整明显是冲着他来的。

“还有其他情况吗?”宁远强自镇定地问。

“还有…”小王犹豫了一下,”纪委张书记让我转告您,有人向市里举报您’违规提拔’,市纪委可能要来调查。”

果然连环套!宁远深吸一口气:”知道了,谢谢。有什么新情况随时联系。”

挂断电话,宁远站在窗前平复心情。初秋的阳光洒在校园里,却驱不散他心头的寒意。林为民这一手太狠了——先架空他的实权,再调查他的提拔程序,双管齐下。而背后,很可能站着省里的赵副书记…

下课回到宿舍,宁远立刻给沈若初打电话说明情况。

“我猜到了。”沈若初语气凝重,”赵国斌不会轻易放过你。不过别担心,你的提拔程序完全合规,经得起调查。”

“问题是分管的领域被拿走了。”宁远苦笑,”三个月后回去,我可能只剩些边缘工作了。”

“未必。”沈若初沉吟道,”我打听一下情况,你先安心学习。记住,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沉住气。”

接下来的几天,宁远强迫自己专注于课程,但心里始终悬着一块石头。周五晚上,沈若初终于带来了新消息。

“查清楚了,举报信是林为民指使人写的,但背后确实是赵国斌在推动。”沈若初说,”不过我爸已经和省委组织部、省纪委打过招呼,调查会严格按程序来,不会有人做手脚。”

宁远心头一暖:”替我谢谢沈书记。”

“不用谢,他只是维护组织原则而已。”沈若初顿了顿,”至于分工调整…确实有些棘手。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现在不在县里,反而避开了很多是非。”

挂断电话,宁远思索良久。沈若初说得对,既然暂时改变不了现状,不如利用这段时间充实自己,为将来做准备。想通这一点,他整个人轻松了许多。

周末,宁远和几位同学相约参观国家博物馆。正当他们在古代中国展厅流连时,一个熟悉的身影让宁远愣住了——是沈若初!她穿着淡蓝色连衣裙,正专注地观看一件青铜器。宁远刚要上前打招呼,却看到一个西装笔挺的年轻男子走到她身边,亲密地凑近耳语什么。

沈若初笑着摇头,那男子却执意拉住她的手,往她手里塞了张卡片样的东西。两人推让了几下,沈若初最终收下了,那男子顿时喜笑颜开。

宁远站在原地,进退两难。这时一位同学拍拍他肩膀:”宁远,发什么呆呢?走了!”

声音惊动了沈若初,她转头看到宁远,脸上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绽放出笑容:”宁远!”她快步走过来,”你怎么在这儿?”

“学校组织的参观。”宁远尽量自然地回答,目光却忍不住瞟向那个年轻男子,”你…来北京出差?”

“嗯,参加个研讨会。”沈若初向宁远的同学们点头致意,然后介绍道:”这位是陈明,发改委陈副主任的儿子,在我们处挂职锻炼。”

陈明上前一步,热情地与宁远握手:”久仰大名!若初经常提起你。”他三十岁左右,相貌英俊,举手投足间透着精英阶层的自信。

“你好。”宁远简短地回应,注意到陈明对沈若初的亲昵称呼。

气氛一时有些尴尬。沈若初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主动解释:”陈明来送研讨会的资料,正好遇到我在这儿看展览。”

“那你们忙,我们继续参观了。”宁远勉强笑笑,与同学们离开。

整个下午,宁远都心不在焉。陈明与沈若初的亲密互动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他们真的只是偶遇吗?为什么陈明要拉她的手?那张卡片又是什么?

晚上回到宿舍,宁远收到沈若初的信息:”今天真巧!陈明那人就那样,自来熟,你别介意。”

宁远盯着手机屏幕,不知如何回复。他知道自己没理由质疑沈若初,但那种不舒服的感觉却如鲠在喉。最终,他只回了个简单的”没事,巧合而已”,然后关机睡觉。

接下来的两周,宁远全身心投入学习,暂时将永林县和沈若初的事抛在脑后。青干班的课程紧凑而充实,从政治理论到经济分析,从公共管理到领导科学,每一堂课都让他眼界大开。同时,与全国各地优秀同学的交流也让他对很多问题有了新认识。

“宁远,你的基层经验很宝贵。”一位来自东部沿海省份的同学对他说,”但要想走得远,还得有更高层面的视野和思维。”

这句话点醒了宁远。是啊,与其纠结于永林县那点权力得失,不如借这个机会提升自己,为将来更大的舞台做准备。

周末,宁远正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手机突然响起。是永林县纪委书记老张。

“小宁,有个情况得告诉你。”老张声音压得很低,”林为民不仅调整了分工,还把你之前推动的几个项目都停了,包括青山镇的生态农业试点!”

宁远心头一紧:”理由是什么?”

“说资金紧张,需要重新评估。”老张冷笑,”其实就是打击报复。更糟的是,他准备引进一家高污染企业,据说投资方是赵副书记的关系。”

宁远握紧拳头。青山镇生态农业是他精心培育的项目,不仅帮助受污染村庄转型,还创造了大量就业。如果换成高污染企业,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张书记,这事李书记知道吗?”

“装不知道呗。”老张叹气,”现在县里没人敢得罪林为民,他仗着省里有人,越来越嚣张了。”

挂断电话,宁远在图书馆来回踱步。他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辛苦推动的工作被毁,但又不能擅自回去干预。该怎么办?

正当他苦思对策时,手机又响了,这次是沈若初。

“宁远,永林县发洪水了!”她语气急促,”刚接到气象预警,你们县北部山区突发强降雨,可能引发山洪!”

宁远心头一震:”具体哪些乡镇?”

“青山镇、柳树乡一带。省里已经启动应急响应,我马上要随救灾组出发。”沈若初顿了顿,”你…要回去吗?”

这个问题像一记重锤敲在宁远心上。作为分管副县长,救灾本是他的职责,但现在分工已经被调整;作为学员,擅自离校又违反纪律…

“我得回去。”宁远最终决定,”那些乡镇我最熟悉,群众也认识我。”

“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沈若初轻声说,”我已经帮你联系了党校教务部,特殊情况可以请假。我们…永林见。”

挂断电话,宁远立刻向班主任和教务部说明情况,申请暂时中断学习回县救灾。校方了解情况后,特批了一周假期。

“救灾如救火,这是干部的责任。”班主任拍拍他肩膀,”但记住按时返校,别耽误课程。”

当晚,宁远就登上了回程的高铁。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夜景,他心潮起伏。这次回去,等待他的不仅是救灾重任,还有林副县长等人的明枪暗箭…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