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已将平吉密室案暂时搁置,将全部火力集中投向占星术分尸案这片线索更密集、却也更为复杂的主战场。
苏雨博士占据了档案室最大的一块白板,马克笔在她手中快速而精准地勾勒出梅泽家族庞大而扭曲的谱系树。线条连接着一个个名字,枝蔓间标注着身份、关系以及用红笔圈出的巨大问号。
梅泽家族图谱:
梅泽平吉 :画家,性格偏执癫狂,艺术狂热吞噬人性。离异后再婚妻子昌子。死因:密室钝器击杀(1936年2月26日)。
梅泽昌子:平吉继室。被认为是分尸案凶手遭抓捕,后在狱中自杀。育有:一枝、知子、秋子(与前夫所生)、雪子、礼子、信代(与平吉所生)。核心疑点:对前妻象征物(时子)存在深度敌意。
梅泽时子:占星术分尸案受害者,平吉前妻之女。性格特征:敏感,内向,长期处于家庭边缘。核心疑点:高压环境下的被排挤者,与平吉关系扭曲。
梅泽一枝 :已出嫁。死因:勒毙,现场疑似被伪造成奸杀(1936年3月23日)。核心疑点:死亡时间点敏感(平吉死后一月)。
梅泽知子、秋子、雪子、礼子、信代:占星术分尸案受害者。核心疑点:家庭内部排挤行为的参与者(尤以知子、秋子为甚),亦或是昌子意志的延伸?
“关键可能是家庭内部矛盾。”苏雨的声音清晰有力,她手中的笔重重敲在昌子和时子名字之间的连线上。
她的指尖点在一份1935年末的警方调解记录上,纸张边缘已经泛黄卷曲。
“看这个案例。邻居不堪其扰报警,记录显示:冲突源于昌子夫人当众厉声斥责时子偷窃其‘家传珊瑚胸针’——一件据称意义重大的首饰。言辞极尽侮辱,‘前妻阴魂不散’、‘吃里扒外的丧门星’等恶毒字眼赫然在目。”
“时子的反应是全程低头,沉默承受。更关键的是平吉的态度——”苏雨的语气带着一丝冰冷的讽刺,“这位父亲却冷眼旁观并别有阻止,时子被强制当众向昌子下跪道歉!这绝非孤立事件,而是这个家庭权力结构的缩影。”
“这清晰地勾勒出时子在家庭中炼狱般的处境。”苏雨继续剖析,“她不仅是法律意义上的‘继女’,更是昌子眼中必须被压制、甚至抹去的前妻象征。”
“昌子亲生女儿构成的‘核心圈’——特别是年长的知子、秋子——在母亲威势和家庭氛围裹挟下,对时子的排挤、冷落甚至捉弄,极可能是常态。雪子、礼子、信代或许未直接施暴,但疏离与冷漠同样是伤害。”
苏雨顿了顿继续说道:“唯一对时子表现出异常‘关注’的平吉,其关注本质是扭曲的——他将时子视为自己疯狂幻想的唯一听众和病态情感的投射容器,从未给予真正的父爱或保护,甚至像调解事件中那样成为施压的帮凶。”
演播厅内,汤瑾怡教授的场外分析适时想起,同时将做好的心理解析切入大屏幕,:
【梅泽家族心理动力场域与潜在风险点】
权力失衡与情感真空:昌子通过掌控家庭(包括打压时子)和影响平吉(控制遗产流向雏形)获取安全感与权力感。平吉死后,其遗产成为绝对核心目标,权力结构面临重组,极易诱发激烈冲突。
子女阵营分化:昌子核心圈 (知子、秋子等):在母亲羽翼下形成的排外“同盟”,排挤时子是巩固自身地位、取悦母亲的本能行为。她们是昌子意志的潜在执行者,也可能是自身利益的积极争取者。
时子:长期处于尊严践踏与情感剥夺的毒液中。生母缺席,父爱扭曲稀薄,继母与异母姐妹的持续倾轧……此环境是极端心理状态(深度抑郁或压抑至极限后的毁灭性反弹)的孵化器。其核心诉求可能是生存保障与对不公的反抗,遗产是其实现诉求的关键资源,也可能是报复的武器。
一枝:已出嫁,立场相对超脱但也更微妙。作为昌子亲女,她可能知晓家庭核心秘密,其态度可能成为导火索或威胁点。
破案关键在于:梳理平吉死后至分尸案发生期间每个人的具体行为、时间线、利益得失,并结合物证寻找最完整、最符合逻辑的行动链条。目前,尚无充足证据锁定单一目标。
弹幕随着汤瑾怡的分析疯狂滚动:
“昌子绝对是头号嫌疑人!就算不是警方也抓的好!”
“时子太惨了……被欺负成这样。”
“知子秋子看着就不是善茬!天天欺负人,说不定心更狠!”
“一枝死得太蹊跷!感觉她知道太多了!”
“遗产!万恶之源!一家人斗得你死我活!”
档案室另一侧,林天佑正全神贯注地执行着马天华分配给他的“深挖一枝案关联性”任务。他的手指在触摸屏上快速滑动,扫描着数字化后的泛黄旧报。
突然,他一亮,高声汇报:“马队!秋小姐!苏博士!关于一枝案,有发现!”他迅速将几份报纸的模糊头条投影到中央屏幕:
《梅泽家长女闺房殒命!暴徒劫色施辣手!》—— 耸动的标题配以模糊的现场速写。
《画师爱女一枝香消玉殒,其丈夫悲恸欲绝!》—— 着重渲染文太郎的“悲痛”。
《梅泽家厄运连连?家主暴毙,长女又遭奸杀!》—— 虽提及关联,但“奸杀”定性将焦点引开。
“关键在这里!”林天佑指着报道的行文和警方早期有限的案情通报,“当时的舆论和官方口径,都认为一枝案与平吉之死、特别是与后续发生的系列分尸案在性质上的‘截然不同’!”
“一枝案被认为是一起孤立的、带有‘性犯罪’色彩的恶性案件,而后续的分尸案则被认为是某种模仿平吉疯狂计划的变态连环杀手所为。”
苏雨立刻走到屏幕前,对比着一枝案卷宗的法医报告、现场记录与这些报道。“ 对比平吉密室那干脆利落的钝器击杀,以及后续分尸案中那种带有强烈仪式感的手法,一枝案的风格确实显得格格不入。”